“春天養生,夏天養長,秋天養收,冬天養藏”是記載在黃帝內經中古老的養生智慧。認為人的身與心皆存於大自然中,故養生之道應順應自然時節變化。季節轉變所牽引的環境轉變影響著人心的喜怒哀樂與身的氣血流動,身心若能順著自然氣候的變化而流動,才能真正做到真正的延年益壽
秋季養生原則
離開夏季的濕熱,進入了屬金的秋天,黃帝內經云:「肺者,氣之本,魄之處也;其華在毛,其充在皮,為陽中之太陰,通於秋氣。」以中醫養生觀念來看,「秋季養肺」便是此季養生保健之道。
中醫秋季養生所說的「肺」,除了生理學上的肺臟以外,還包含體外的防禦力、體內的免疫力,所以上下呼吸道,包括鼻子、鼻咽腔、支氣管及肺臟等等,及身體外在的防禦大將皮膚都包含其中。
「秋燥」,空氣中的濕度降低,水分不足,喉嚨容易發癢而咳嗽,通常這種咳嗽的痰較少,屬乾咳。鼻腔、嘴唇及嘴巴也會因為空氣中水分不足而感覺乾燥,連帶影響到腸胃道,排便也乾結,易有花粉症。「秋燥」除了影響呼吸道系統外,皮膚也會因此出現乾癢等不適症狀。
「濕邪」,是因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,秋季多雨多颱風都會帶來濕氣,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和慢性支氣管炎。
「賊風」,天氣不穩定,早晚溫差大,時有涼風,會導致感冒,也會讓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在早、晚的時候,更為嚴重。
秋季養肺秘訣
- 避太冷或太燥飲食: 食物中像是大白菜或是白蘿蔔宜少吃,水果中瓜類多偏冷,也不宜多吃。由於秋燥偏向虛火,所以溫補的東西也要適量,像是羊肉爐、薑母鴨等。
- 「驅濕化滯」、「和胃健脾」:脾虛會生濕,就會影響整個腸胃道的健康,除了搭配調理消化系統的暢氣按摩油以外,驅濕要從腸胃道系統開始,蓮子、薏仁、冬瓜、山藥等,都是對腸胃系統不錯的食物。
- 注意保暖:早晚溫差大,注意保暖可以提升免疫力,也可以預防感冒,減緩過敏的症狀。
秋季吃白養肺
基於五臟與五色得對應,攝取白色食物可助養肺, 平日抵抗力差易感冒,或是呼吸道及皮膚容易過敏的人,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,例如高麗菜、花椰菜、白木耳,中藥材有杏仁、山藥、白芝麻、百合等等。
- 百合
百合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,甘,微寒,入心、肺經,多用於潤肺止咳。其內被發現含有蛋白質、鈣、磷及微量的秋水仙素等,具有止咳及保養呼吸系統的效果。
- 銀耳
有名的「延年益壽品」,味甘淡、性平,無毒,入肺、胃、腎經,具生津潤肺及滋陰養胃等作用,適用於肺燥熱咳嗽及胃腸燥熱便秘等症狀。
- 梨子
「百果之宗」,有潤肺、止咳、消痰、降火等功用。舒緩秋燥的口渴、便秘、乾咳等症狀,但梨子性質偏寒,所以體質虛寒者建議隔水或煮湯,與藥材清燉。易腹瀉的人,不宜多食水梨,避免腹瀉加劇。
秋季推薦飲品
- 含紫錐花飲品: 又稱「印地安人的藥草」,是國際上唯一經過科學研究證實,能夠確實提升人體免疫機能的特殊藥草,因此紫錐花又有「天然抗生素」之稱。
*如須長期使用,建議連續飲用一個月後停用一週,給身體一段時間調整、平衡,之後再依循此週期持續飲用即可。
- 含甘草根飲品: ,「甘草」因含有極多具有醫療價值的物質而受到重視,經科學研究顯示,甘草根中含有一種稱為「甘草酸」的成分,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,尤其對消化、呼吸、免疫三大系統有極大助益。
*建議每日使用的劑量不要超過2.5公克(約3茶匙切碎狀),高血壓患者要適量飲用。
秋季芳療保健
- 身心狀態
秋在五行中對應金,對應器官為肺和大腸,呼吸系統及身體防禦力的提升。
秋對應金,代表氣能的互換和合成。健康的氣體交換過程及是秋季養生的重點。我們在呼吸系統吸收「純淨之氣」及釋出身體代謝後的「髒氣」,形成滋養之氣,維持體內各器官的健康,也形成體外的防衛之氣,抵抗外來疾病的侵害。若肺功能低下,易有呼吸系統的疾病,包含感冒及各種呼吸道過敏,花粉症,而皮膚整體防禦力也下降,乾癢、異味性皮膚炎症狀也隨之出現,身體也會出現疲勞狀況。
- 秋季養氣芳療
肺部的推薦精油多具抗菌的作用,可助於提升皮膚和呼吸系統的防禦能力,在感冒及花粉症期間,藉由薰香也可以淨化空氣。葉片類精油及木質類精油是秋季防護首選,葉片背面有植物的氣孔,掌管植物的呼吸作用,帶清涼的香氣可以暢通上呼吸道;樹木為森林之肺,對於下呼吸系統,支氣管和肺部的健康還有調理呼吸都有很好的助益。
常運用的精油有:佛手柑、茶樹、綠花白千層、松、尤加利、迷迭香、絲柏、快樂鼠尾草、沉香醇百里香、乳香。
- 使用方式
- 薰香:將5~6滴的精油滴入薰香器具中薰香,讓空氣中充滿森林的香氣,天然的植物精油也是最溫和無毒的空氣殺菌劑。
- 按摩塗抹:將調氣按摩油或是將精油稀釋於植物油中(12歲以上成人稀釋劑量為10ml植物油+6滴精油),塗抹於胸腔、喉嚨及鼻腔的肌膚部位和後背的脊椎兩側,強化身心,也可以搭配熱敷以幫助按摩油滲透。
- 泡澡:將7~8滴的純精油滴入泡澡的浴鹽再將之倒入泡澡水中,進行15分鐘的溫熱泡澡;或是將按摩油塗於胸腔、喉嚨及鼻腔的肌膚部位和後背位置再進行泡澡。
(轉載香草集-香草生活報)
|